找到相关内容1012篇,用时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空与上帝——关于基督教和禅宗的对话

    条,而耶稣则不用诫条教训人。他在登山宝训中提出,讲什么样的人是有的,第一就是虚心的人了,原文意指知道自己灵性贫乏的人是有的,凡以为自己灵性或道德比人高的人,都心着充塞自大,不可能领悟宇宙神圣美...  禅空与上帝——关于基督教和禅宗的对话  □ 梁燕城  无执的本体论  □:很长一个时期以来,一直希望一个基督教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对话。在此之前,儒学与佛教,儒学与基督教,以及基督教与...

    梁燕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851029.html
  • 基督教的静观与佛教的禅定

    可以凭藉不断的操持而达到的;但当人立意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静观,就失落了一颗纯朴的心。《马太福音》说得好:"清心的人了,因为他们必得见神。"(太5:8)深度静观经历的梅顿,常常警惕学习祷告的不要...之间异同,并对基督徒的祈祷生活做出一点反省。   一、基督教的静观   基督教极其重视祈祷,甚至将祈祷比作一个人的呼吸。何谓祈祷?对基督徒而言,祈祷就是与一位位格且主动向人自显的神相遇。在基督教历代的...

    谭沛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2651043.html
  • 泉州佛教

    ,在郡治北清源山梅岩已先招庆院。(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.126.com《泉州寺庙·招庆寺》)   唐·天祐年中(904—907年),建观音院,宋·治平年间(1046—1067年)赐名普照寺...进一步在中国各地传播。   泉州佛教盛行,唐朝就“泉南佛国”之誉。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对泉州“此地古称佛国,满街都是圣人”的赞语。   两晋南北朝   两晋南北朝,战争连年不断,百姓困苦,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5151852.html
  • 佛教布萨制度的研究

    其所说;远于坏语,谛说、时说、实说、义说、法说、见说;离于贪欲,不利于他财、他众具作己想,而生贪著;离于嗔恚,不作是念,掴打缚杀,为作众难;正见成说,不颠倒见,施、说报、善恶行果报,此...佛陀规定当佛弟子在犯戒 之后,必须要透过发露、忏悔,才可以重新获得身心的清净。有关布萨制度,在法藏部的《四分律》、化地部的《五分律》、说一切部的《十诵律》,和南传铜鍱部《铜鍱律》等律藏中,都比较...

    罗 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0551880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与世学》(2)

    相互依存的关系中。例如在生活中,我们离不开阳光、空气、水等资源,在《毗尼母经》卷五中,佛陀就明示:“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:一者、果树;二者、花树;三者、叶树:此但无过。”在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十,佛陀也...,人类才能在地球上开展理想的新世纪。报犹如银行存款,储蓄才支出。日常生活中,积极配合“垃圾分类、资源回收”,让可用的资源再生,垃圾即是财富。惜福的方法很多,今归纳为四点:只字必惜,贵之根也;粒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051958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问题探讨》(3)

    沙盘上摆动,显示神的旨意,来治病或解答民众的疑问。依佛教而言,神属于六道之一的天道,或是鬼道,属于报的鬼神,藉由附着在人或物上传达讯息,决定人的命运祸福,缺乏正知正见的人,就容易被神的喜怒哀乐所...  第十六课 素食   一、素食的意义为何?   世间上的生物,都要靠饮食来维持生命,就是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也需要阳光、空气、水土作为营养,才能存在。   的生物是肉食,有的是素食。狮虎熊豹属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751974.html
  • 慧明禅师甘露(2)

    执迷不悟,不但不能认烦恼为善知识,而且在烦恼中造烦恼,虽稍觉悟之人,而又不知火里生莲,转识成智之妙义,但种漏之因,贪求来生报,殊不知报足以障菩提。何以做?大业亦大,业大则障深;业大障深,更离...报,但须知此报,乃前世漏善因所致,报尽还堕,故报不作报想。所谓不作报想者,即是不作自己享受想,转而置于弘法利生,作成人成物之用。如此则福报大者,功德亦大。若只求自己享受,一旦善报已尽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952005.html
  •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(1)

    ,找到有关佛教流行中国情形的  明文记录。然无可否认的,初入中国的佛教,混杂著各地的  民间土著信仰,变成一种禳灾祈福的神灵教。故如王充‘论  衡’说的:  “世信祭祀,以为祭祀者必,不祭祀者必...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一、导言  外来的宗教,不假武力而能够在一个不同类型的文化圈  里流传生长,绝不是偶然的事。当其初传时,我们至少可以  看出如下几点特征:一是外来...

    林传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1952279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判教观的再考察

    ,为说涅槃,尽诸苦际。若人,曾供养佛,志求胜法,为说缘觉。若佛子,修种种行,求无上慧,为说净道” [26]之说为证,认为经里虽佛分别为三种人说三乘教之经证,但没有刘虬所谓三乘别教为佛成  --...的总别圆融观。慧远的判教思想破与立两个方面,就破而言,他不赞成刘虬的“二教”与“五时七阶”说,同时亦非难菩提流支的一音教。就立而论,他从总别圆融观出发判释一代时教具以下要义:1.约别相门论,佛陀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2952287.html
  • 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(2)

    类型的偈颂亦很多。大抵而言,佛典主要是记载佛陀所说的教理或其弟子所阐释的教义,故偈颂中侃侃说理者之;而砥励嘉勉,宣说佛法殊妙,以励修行者信心者,亦所在多。例如《中阿含经》中:  观此之报,...必当归磨灭。[113]   此偈颂是说明一切天众,皆报业尽之时,当其往生天界前所修之善业消磨殆尽时,则命根殒灭,出离天界,其速疾于暴风鸟急飞。然诸天(天人)大多因天界种种美好享乐,而忘却修行善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952383.html